豫卦:六二“介于石 - 不终日 - 贞吉”解析;石:错石、砭石、磬石
- 测八字
- cebazi.cn
- 2020-11-07 11:00:02
豫卦,六二“邻近石,不整日,贞吉”分析;石,错石、砭石、磬石
【爻辞】
六二,邻近石,不整日,贞吉。
【译文翻译】
二爻阴爻,侈淫、享受要有一定的控制,不必整天、天天器乐歌舞表演,坚持不懈那样好意头。
【梓归】安不忘危,存铭记亡,和铭记战,忘战必危;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注解】
“介”本意,人披甲衣,盔甲。广雅·释器“介,铠也。”;玉篇“介,甲也。”。由人披甲衣、盔甲,延伸出,佑助,仗恃、凭着,牢固,甲壳,夹在二者正中间、垂直居中,通“界”,通“芥”,通“个”等字意。说文解字“介,画也;人都有介。画,界也;象田四界。”(PS,界,篆文及以前作“畍”,篆书始作“界”,正楷承之作“界”)
终,义为“自始至终,总;表始终整个过程”。今本“终”,在楚竹简书中皆作“冬”,在帛书中却有二种书写“冬”或“终”。帛书中创作“冬”时,今本“终”义为“最后、最终”之义,与“始”相对性,最后、结束的意思。帛书中创作“终”时,今本“终”义为“自始至终,总;表自始至终整个过程”,尽、全、从开始到最后、从头至尾的含意。
贞,定、固;为“从一不能改变、固定不动”,义为“定为…情况不能改变、坚守…情况”,详细搞懂易经的“贞”字意,才能了解周易本身的本意和内函。
【分析】
二爻为影响力,是艮卦呈现于世,盛行之时;爻辞讲的是“豫”卦呈现于世时,应怎样施为。
“邻近石”现如今普遍的表述有,坚定不移如磐、敲打石磬、处于石中间、触石而去(周易尚氏学)等。“介”到底作怎解 ?现如今沒有公论。
介,今本作“介”,帛书作“疥”,楚竹简书作“矢 介”(左右结构)。如今本“介”,唐-陆德明经典释文“音界,纎。介,文言文作砎,郑古八反,云,磨砎也。马作扴,云,触小石声。”;经典释文讲说,陆觉得“介”是“芥”,纎[xiān](古同“纤”)、细微、微细之义。“介”,郑玄作“砎”[jiè],磨砎也;为“水磨石、错石”之义。“介”,马融作“扴”[jiá],触小石声,敲打石块、敲打石块的响声;为“磬石”之义。
PS,砎,硬实;说文解字中有“扴”,而无“砎”。晋书·列传·第四十八·孔坦“何知几之先觉,砎石之易悟哉!”;晋书·列传·第六十八·桓温“砎如石焉,由此 成务。”
扴,说文解字“扴,刮也。”;说文解字注“扴,易「邻近石」,马本作「扴」,云,触小石声;按,扴于石,谓摩磢[chuǎng]于石也。”;清-段玉裁觉得“扴于石”之“扴”也是“水磨石、错石”之义。
我本人的了解,因豫卦卦名撰写的不一样,“邻近石”中的“石”所意味着的蕴涵也不一样。分析卦名时,我讲说,今本“豫”、帛书“餘”、楚竹简书“余”,这三者皆为“舒”之义;“舒”,安也、乐也;卦名叫“舒适安逸、舒服、安宁”之义。。
“余”为“身舒”,其为不被压迫、迫害,人体随意之义。
“餘”为“物舒”,此为锦衣玉食,日常生活富裕,民生工程舒适之义。
“豫”(本作“悆”)为“心舒”,此为日常生活富裕、精神实质考虑,心身舒适、愉快之义。
故,我觉得,
当卦名篇“余”时,“「矢 介」于石”之“石”为“错石、水磨石”之义。错,磨也;广雅“错,磨也。”;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能为错;它山之石,它山之石。”
当卦名篇“餘”时,“疥于石”之“石”为“砭< /strong>[biān]石、药石” 之义。药石,古时候指看病的药物和砭石,特指药品;后形容劝诫别人改了善行。砭石,古时候用于看病的石针,用石针刺皮和肉看病,后本义刺或劝诫。说文解字“砭,以石刺病也。”;中医大辞典“砭石,指一种楔形石块,是在我国最古的诊疗专用工具。亦称针石、鑱[chán]石、石针、砭针。约始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砭刺痘患医治各种各样痛疼和放脓放血等。”
砭石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修真来。”,唐-王冰次 注,“砭石,谓以石为针也。山海经曰,「高氏之岩,有石明如镜,能为针。」则砭石也。”;
山海经·山经·东山经“又南三百里,……而北流注于湖水。在其中多箴鱼,其状如儵[shū],其喙[huì]如箴([zhēn],同针,古通用性),食之无疫疾。……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岩,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孟孙之恶我,药石也。”;列子·杨朱“以及病也,无药石之储。”;韩非子·喻老子·扁鹊见蔡桓公“在皮肤,针石之所至也。”;战国策·秦策二·医扁鹊见秦武王“扁鹊怒而投其石。”
当卦名篇“豫”时,“邻近石”之“石”为“磬石”之义。磬[qìng],此字始常见于商朝甲骨文字;古时候的一种敲击乐器,用石或玉做成,样子像曲尺。诗经·周颂·执竞“钟鼓喤喤,磬莞将。”;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作“磬石”解时,“介”解得“夹在二者正中间、垂直居中”;或通“扴”,敲打、演奏之义,唐-韩愈征蜀联句“公欢钟晨撞,室宴丝晓扴。”
石磬
下边对三个版本号的爻辞开展实际分析,
楚竹简书卦名篇“余”,爻辞“六二,「矢 介」于石,不冬季,贞吉。”
“介”本意,人披甲衣,盔甲;从而延伸出“甲”、“甲壳”、“鳞介”等义。礼记·月令“孟秋行冬季,则阴之气狂胜,介虫败谷。”,(郑玄注,介,甲也;昆虫属冬。);淮南子·墬形训“介鳞者,夏食而冬蛰。”;淮南子·说山训“介虫之动以固,贞虫之动以毒螫。”;后汉书·志·五行一“时则有介虫之孽,时则有犬祸。”;后汉书·列传·马融列传“撝介鲜,散毛族,梏羽羣。”(介鲜,贝壳类和鱼种)。
汉书·志·五行志上“春秋成功十六年「元月,雨,木冰」。……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或曰,今之大长老名木冰为「木介」;介者,甲。”
由汉书·志·五行志上里将“木冰”解得“木介”,从而可类推之,爻辞中的“「矢 介」”字,能解得“矢之甲”,即“矢锈蚀”之义;“锈”为“矢之甲”,即“矢介”,故楚竹简书中创作「矢 介」。
“余”为“身舒”,不被压迫、迫害,人体随意之义。“石”为“错石、水磨石”之义。
西汉前期,主要是遭遇殷商遗族的叛逆及整治的威协;西汉中后期至秋春中后期,主要遭遇四方夷狄搔扰及侵入的威协;秋春中后期至秦统一六国,主要是诸侯王中间的互相侵伐。故秦汉时期卦名篇“余”,为“身舒”,不能受到损害、人体随意之义;身安即“余”。
仅有自立,才能不被损害,从而可保证北京国安,北京国安则民安;故爻辞讲说“六二,「矢 介」于石,不冬季,贞吉”。「矢 介」即“矢锈蚀”,爻辞讲说,矢锈蚀的時间不能超出一整天(不冬季),就要用水磨石磨炼(于石),使其维持锐利,坚持不懈那样好意头(贞吉)。“「矢 介」于石”讲的是,武器装备要天天维护保养、擦洗、磨炼、应用;“不冬季”讲的是,要天天训炼,绝不不松懈。
「矢 介」,青铜器锈蚀后,会在青铜器表层产生一个个锈泡,就好像给其披着了甲衣。
爻辞反映的是秦汉时期“安不忘危”、“安铭记战”、“忘战必危”观念。司马法·仁本“国虽大,好斗必亡;天地虽安,忘战必危。”;太公“安无忘危,存无忘亡;熟惟二者,后必无凶。”;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周易·易传·系辞传·下“是故谦谦君子安而铭记危,存而铭记亡,治而铭记乱,是以身安而我国可保证也。”;身安即“余”。
楚竹简书“余”卦“六二,「矢 介」于石,不冬季,贞吉”,内函就是周易·大畜卦“日闲舆卫”(郑玄注,日习车徒);天天演习装甲战车、保卫秘术,绝不松懈。
帛书卦名篇“餘”,爻辞“六二,疥于石,不整日,贞吉。”
疒,本意,病症。广韵“疒,病也。”;说文解字“疒,倚也;人会有病症,象倚箸之形。”
疒,病也;介,甲也;疥,疥疮,由疥虫引發的肌肤传染性疾病。病损呈针管尺寸的斑丘疹、水疱,十分瘙痒。说文解字“疥,搔也。”
疥,礼·月令“(仲冬之月)行春令,……民多疥疠。”;周礼·天官·疾医“夏时发痒疥疾。”,唐-贾公彦 疏,四月全阳用事,五月以后阴之气始起,惟水沴火,水为甲,疥有甲,故有疥痒之疾。
疥=疒 介;疒,病也;介,甲也;“疥”主要产生在肌肤表层,病初出現针管尺寸的斑丘疹、水疱、红疹子,引發 发痒。疥,简易讲便是的身上、肌肤表层起红疙瘩,像给肌肤披着了甲衣,故名“疥”。
疥是一种危害并不大的皮肤疾病,如疥癣之疾,本指疥与癣二种皮肤疾病,后喻做为害不非常大的祸端;大家常见来形容相关痒痛,但不碍大局意识、随顺生命的小问题、小问题、小阻碍。
吕氏春秋·论·贵直论·知化“越之於吴也,譬若心腹之疾也,虽无作,其伤深而以内也。夫齐之於吴也,疥螨病之病也,不涩其已也,且其免伤也。”;疏忽为,越国针对蜀国好似心腹之疾,即便 一时沒有发病,但它導致的损害比较严重并且处在身体。而赵国针对蜀国仅仅癣疥之疾,不愁不能治愈,再聊不能治愈也没有什么防碍。
了解豫卦卦名缘何作“餘”、“豫”,爻辞缘何作“疥”、“介”,可从汉朝早期(“餘”)、汉朝中后期(“豫”)的汉赋下手。文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映,笔风是时代风貌的镜像系统。汉有汉赋,唐有唐诗宋词,宋有唐诗宋词,故掌握汉朝之精神实质、面貌可从汉赋下手。汉赋在汉朝分成,汉朝早期、汉朝中后期、汉朝中后期、汉朝早期、汉朝中后期,五个历史时间环节。
(PS,分析卦名时,我曾经讲过,我本人觉得帛书“餘”,引發于汉朝前期;因周易阜阳汉简本作“豫”,故我觉得今本“豫”是在西汉文帝刘恒阶段,由“餘”变作“豫”。另,我还在周易有哪五个版本号,差别在哪儿 ?周易为什么会称作易经中讲过,今本周易是西汉文帝刘恒阶段汉儒根据古本开展编撰而成。)
“餘”为“物舒”,锦衣玉食,日常生活富裕,民生工程舒适之义。“石”为“砭石”之义。
汉朝之初,因為年年交战,引發 百业凋弊,百业待兴,社会经济发展曾极其困苦。汉书·志·食货志上“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国并起,民失工作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逝者一半以上。汉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地明確,民亡盖臧,自君王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疏忽为,汉高祖盛行的情况下,遭遇着秦王朝的诸多弊政和六国诸侯国又竞相起來角逐天地的混乱局势,老百姓待业可居,大大饥荒。那时,米一石涨至五千钱,以至产生人吃人的事,老百姓身亡超出过半数。汉高祖为角逐老百姓,容许TA们卖出子女来蜀国度荒。汉高祖统一天下,创建汉王朝之后,民穷财尽,没什么存款。那时候君王竟不能用同一种背毛的驷马(马车),而将相有的唯有乘牛车。
那时候全部社会发展虽已稳定,但却处在十分比较严重的饥馑当中,这一时期,统治集团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修复民生工程为主要任务。故,卦名由“余”变作“餘”;天地早已长子县,故无“余”(身舒、身安)之难题,全部社会发展渴望是物资供应充裕、日常生活富裕、民生工程舒适,此为“餘”也。
民,困久则怨,怨久则乱;故爻辞讲说“六二,疥于石,不整日,贞吉”。疥,小疾也,小问题;爻辞讲说,在难题刚产生、還是小问题的情况下,就要马上用砭石医治(疥于石),不必超出一整天(不整日),防止难题增大,坚持不懈那样好意头(贞吉)。
“疥”是小问题、小问题、小阻碍;但假如托着不解决、不处理,注定会成实患,乃至引發 十分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左传·昭公二十年“齐侯疥,遂痁,期而不瘳。”;讲说齐景公起先身患小问题(疥),后病况加重,变成重大疾病(痁),过去了一年还没有治愈。
黄帝内经“善治者治毛皮,次之治皮肤,次之治筋络,次之治六腑,次之治五脏。……夫病已是然后药之,乱已是然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疏忽为,一切病症都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趋势全过程,高超的医师应当趁病症轻浅的情况下医治,若病症已到深沉,会越来越较为繁杂。故,安全隐患应立即处理、消除,以防酿生更高祸患。
韩非子·喻老子·扁鹊见蔡桓公“疾在腠理,汤熨之所至也;在皮肤,针石之所至也;在胃肠,火齐之所至也;在脊髓,司命之隶属,无奈何也。……故良医之看病也,攻对于腠理,此皆争对于小者也。夫事之福祸亦有腠理的地方,谓之,「圣贤早从业焉。」”
疏忽为,病在肌肤的纹路间是烫熨的能量能做到的;病在皮肤是针石能医治的;在胃肠是火剂能痊愈的;病若是来到脊髓里,又是司命所执掌的事了,因為我没有办法了。……良医看病,病在外皮时就立即治疗。它是为了更佳地在刚显出迹象时妥善处理。事儿的福祸也是有开始,由此 圣贤一直尽量早地给予解决。
田齐桓公因讳病忌医,引發 病况由轻越来越重,至病入骨髓,终病发而亡。看待社会发展、人心的整治,也应像看待病症一样,绝不允许讳病忌医,应防范于未然,要防患于未然。
汉朝前期,尽管天地以安,但民生工程乏力,执政者要以抚慰人心,轻徭役,与民歇息,尽快地恢复生产为主导,防止民困时间久了,引發 社会发展再陷动荡不安;这就是爻辞“六二,疥于石,不整日,贞吉”的内函。
爻辞反映的是汉朝前期治政“防患于未然”,不能“讳病忌医”观念;汉朝前期的政策方针,使老百姓得到周转,从而人心得到凝聚力,我国得到推进。尚书言“怨没有大,亦没有小;惠不惠,懋不懋。”
今本卦名篇“豫”,爻辞“六二,邻近石,不整日,贞吉。”
“豫”(本作“悆”)为“心舒”,心身舒适、器乐享有之义。“石”为“磬石”之义。“介”能解为,通“扴”,敲打、演奏之义,唐-韩愈征蜀联句“公欢钟晨撞,室宴丝晓扴。”;但我觉得解得“夹在二者正中间、垂直居中”更加精确,左传·襄公九年“天祸郑国,使介居二强国中间。”,又如“这座山邻近两县中间。”
汉朝前期,经西汉高祖、惠帝、吕雉二三十年的与民歇息,民生工程修复收到了明显的成果。但西汉文帝刘恒继位之时,不但我国资金匮乏,老百姓日常生活还非常疲惫,皆因统治集团的淫侈之风日趋严重。故,西汉文帝刘恒阶段,朝臣躬行节俭、宽俭待民,奋发图强,最后开辟“文景之治”的繁荣昌盛之局。
汉书·志·食货志上“孝惠、低后中间,衣禄滋殖。文帝继位,躬修俭节,思安老百姓。时民近东汉,皆背本趋末,贾谊说上曰,管道曰,「仓廪实而知礼数。」民不够而能冶疗者,自古以来及今,未之尝闻。古的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候,而用之亡度,则物力资源必屈。古之治天地,至孅至悉也,所以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肉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天天以长,是天下之大赋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很少而靡之者很多,天地资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与私之积犹可悲痛。”;
疏忽为,孝惠帝、高后的时期,衣服和食材慢慢增加。文帝继位后,亲自推行勤俭节约,为老百姓稳定劳碌。那时候老百姓都离东汉时很近,都背叛压根,趋于尾端,贾谊进谏皇帝说,管仲说“库房充裕后才了解礼数”。老百姓物资供应不充裕而可整治的,从古时候到现在,还没有曾听闻过。古代的人说,“一个小伙不耕地,就有些人遭受挨饿;一个女性不纺织品,就有些人要遭受严寒。”生产物资供应有时节,而应用却沒有控制,那麼物资供应一定会可循。古时候整治天地,非常细腻和全方位,由此 TA们的存款足够安心。如今背叛压根,趋于尾端,吃闲饭的人非常多,它是天地较大 的损害;太过奢华的风俗习惯,一天一天地提高,它是天地较大 的坏处。残酷残暴的个人行为公布开展,没人来劝阻;我国大命将坍塌,没人来解救。生产的人更为降低而消耗的人大量,天地的资产怎能不不遗余力呢 ?汉代创建近四十年了,****和个人的累积特别是在非常值得悲痛。
西汉武帝时期,经“文景之治”,积七十余年的轻徭薄赋,民生工程富饶兴盛,政党推进,综合国力强劲,领土宽阔,老百姓丰富,四夷宾服。与此相对,统治集团已已不以省俭为本,不过耽于声色犬马享受,并产生作风。
公元112年,西汉武帝刘彻宣布创立“汉乐府”,一个经营规模巨大的歌曲组织;岗位职责是收集民歌民谣或文人墨客的诗来背景音乐,以便官府祭拜或宴席时弹奏的用处。它收集整理的诗文,后人就叫“乐府诗”,或通称“乐府”。
“豫”安也,乐也;“石”磬也;“介”垂直居中。我还在分析豫卦艮卦时,讲过,“鼓”为众音之首,无鼓不了乐;演奏曲乐以前,当以鸣鼓,由锣鼓声引出来曲乐。“鼓”为乐之始,而“磬”为乐之成、乐之终。
器乐、歌舞表演以“鼓”为始,以“磬”为成、终。故爻辞讲说“六二,邻近石,不整日,贞吉”;介,垂直居中;石,磬也。爻辞讲说,淫侈、享受要有一定的控制(邻近石),不必整天、天天器乐歌舞表演(不整日),坚持不懈那样好意头(贞吉)。
白虎通义·卷二·社稷“八音者,什么叫也 ?乐记曰,「土曰埙,竹曰管,皮曰鼓,匏曰笙,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柷敔。」此谓八音也。”
白虎通义·卷二·社稷“鼓,震音烦气也。天地万物怨愤振动而出,雷以动之,温以暖之,风以散之,雨以濡之,奋至德之声,感友谊之气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神灵恶报,乾坤佑之,其本乃在天地万物之始耶,故此谓鼓也。”
白虎通义·卷二·社稷“磬者,夷则之气也,象天地万物之成也,其气磬,谓之磬,有高低贵贱焉,有亲踈焉,有长幼尊卑焉,官府之礼,贵不许贱,由此 有长幼尊卑也;乡党之礼,长不许幼,由此 明有年也;宗庙之礼,亲不许踈,由此 有亲也。此三者行随后主要得,主要得随后天地万物成,天地乐用磬也。”
国语·周语·景王问钟律于伶州鸠“五曰夷则,由此 咏歌九则,普通民众无贰也。”(三国东吴-韦昭 注,言天地万物既成,可规律也。故能咏九功之则,成民之志,使毫无疑问贰也。);疏忽为,第五律为夷则,用于赞美天地万物的成长为,稳定人心。(PS,夷则,磬也。)
五经要义“磬,寒露之乐也。”;寒露,天地万物之所成。
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集合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逻辑性也;玉振之也者,终逻辑性也。始逻辑性者,智之事也;终逻辑性者,圣之事也。”;金声玉振,演奏时以钟始,以磬终。以钟发音,以磬收韵,演奏至始至终,音韵洪亮、和睦。
爻辞反映的是西汉时“厉行节俭”、“宽俭待民”观念。逸周书·卷六·时训解“雷不发音,诸侯国失民;雷不收声,诸侯国淫佚,民靡有赖。”
魏书·志·卷十七·灵征八上·雷“洪范论曰,雷安,天地万物安;雷害,天地万物害。犹国也,君安,国亦安;君害,国亦害。不善雷而雷,皆失节也。”;
疏忽为,雷为天声,是君主之象喻,打雷声有节,则天地万物和畅;君主张弛有度,则我国稳定。打雷声决策着天地万物的兴衰,君主决策着我国的祸福。
因豫卦卦名撰写的不一样,爻辞“六二,邻近石,不整日,贞吉”的分析也略有不一样,但其内函是同样的,全是警示皇室、谦谦君子、执政者要逸豫有节、张弛有度,要安不忘危,存铭记亡,和铭记战,以安民为先;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文章来自用户投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